抗暖大作戰- 全球建築碳轉型 台灣如何接招?

住展雜誌專欄

抗暖大作戰- 全球建築碳轉型 台灣如何接招?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建築與營建產業的碳排放成了全球減碳挑戰中的一大關鍵。據統計,兩者碳排放佔全球總碳排放近四成,這也使得該領域的減碳行動,成為全球氣候行動中不可忽視的焦點。

文章出處:住展雜誌 第508期3月號

住展網站:www.myhousing.com.tw

文章轉載: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建築與營建產業的碳排放成了全球減碳挑戰中的一大關鍵。據統計,兩者碳排放佔全球總碳排放近四成,這也使得該領域的減碳行動,成為全球氣候行動中不可忽視的焦點。


事實上,大多數既有建築的碳排放並不來自建設階段,主要源於能源使用,這使得針對既有建築的節能政策,成為各國政府在達成碳中和目標過程中的重要施政項目。


建築能效標示的發展

要理解建築能效標示系統的重要性,必須追溯到上世紀七〇年代。當時,石油危機席捲全球,能源價格飆升,讓各國意識到能源安全和能源效率的必要。能源管理政策開始成為國家施政的重點,並引發了對建築能源使用的關注。


一九七五年美國通過了《能源政策與保護法》,將能源效率提升作為政策重點。隨後,德國於一九七九年成為全球首個提出建築能效標示政策的國家,並推出專門針對建築能效的法律,要求新建建築必須考慮能源消耗問題。這一舉措奠定了未來建築能效標準的基礎。北歐國家如瑞典和丹麥,也針對寒冷氣候提出了建築節能要求;日本則在同年推出《能源保護法》,積極推動節能技術的應用。


一九九二年美國則提出《能源之星》,其評估工具Portfolio Manager,替全球建築能效標準化提供了數據支持,也是美國綠建築LEED在既有建築上採用的節能指標。二〇〇二年歐盟推出《建築能源性能指令》,成為首次提出的統一建築能源性能標準,除了要求成員國制定最低能源性能標準,更推行建築能源效能證書。


而二〇一〇年的修訂則引入「近零能耗建築」概念,要求成員國於二〇一八年底前,將所有公共建築達到近零能耗標準,並自二〇二一年起,所有新建建築必須達到這一目標。所謂近零能耗建築,是指其能源需求極低,且所需能源主要來自現場或附近可再生能源供應的建築物。


這一標準的實施,促使歐盟各國在建築設計和技術應用上加大投入,並加速了建築領域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的改善,也為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參考框架。


面對氣候危機日益劇烈,2015年《巴黎協定》議定了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能夠限制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2攝氏度的範圍内,並力争將升溫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内,以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巴黎協定主要透過「國家自主貢獻」機制,由各國從2020年起通報其氣候行動,並透過每五年提交一次更新、具延續性的「國家自主貢獻」,逐步增加減排幅度、採取更廣泛的適應措施,從而實現各國制定的「淨零碳排」目標。2021年,國際能源署IEA為《巴黎協定》之目標發表「2050淨零路徑報告」,指引全球政府落實具體淨零政策的方向。


台灣BERS與未來展望

因應國際趨勢,台灣於二〇〇一年由台灣建築中心推出台灣綠建築標章(簡稱EEWH)作為評估建築物的環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性,但主要是聚焦於建築物整體環境品質,綜合評估建築對環境、使用者健康以及資源管理的表現,因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二〇二二年制定「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以專門針對建築物的能效管理提升。


BERS制定時結合能源之星和和建築能源性能指令的精髓,既繼承前者市場化導向,也融入後者強調的法規框架與技術標準。BERS系統分為新建築 (BERSn)與既有建築(BERSe),採用一+和一至七等級標示,在技術規範上則結合建築外殼、空調、照明等節能指標,為評估建築能效的具體工具。


相較於傳統綠建築標章,BERS在能源規範能力方面顯著提升。例如,新建住宅建築的能源規範能力可達五十%,非住宅建築則達八十%;針對既有建築,則以電費評估單為基礎,能效精度可達一〇〇%。 


從各國經驗與數據可以得知,獲得高評級的建築通常在市場上具有更高的吸引力,無論是銷售價格還是租金收益,都明顯高於普通建築,這不僅增加投資者回報,還吸引更多資金投入高效能建築領域。


為達成 BERS 標準,建築業者需採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如智能建築系統、可再生能源整合技術等,這直接促進相關行業的技術研發與應用,提升產業競爭力。而BERS 推動的技術改造與建築升級需求,更能帶動節能設備製造、建築改造施工以及能源管理等領域的就業增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相信台灣的 BERS 政策通過能效標示與市場化驅動,可以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未來。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Apr 6
易境永續榮獲國際 WELL 建築研究院(IWBI)頒發之「2024 年 IWBI 卓越合作夥伴獎」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Mar 17
DAKIN Life & Air 季刊專訪 正確了解碳權 為企業與環境找尋永續之道
兩個穿著西裝的男人站在一起,豎起大拇指。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Feb 13
打造永續地標:「CAAM承德168」專案的成功之道 ­– 專訪易境永續設計顧問執行長何宗翰
Show More
Shar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