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境的同事每天都在協助業主節能減碳,因此,當公司有搬遷需求時,便思考就由專業的同事們來進行新辦公室的規劃,並以LEED與WELL白金級作為挑戰目標。身為公司元老,GRESB組甄育因為擁有室內設計的學經歷背景,便接手空間設計,而模擬組孝嫻由於本來就兼職公司行政職務,因此便擔任起PM的角色,兩人合力統籌從設計、執行到搬遷的相關事宜。在歷經十個月之後,全新總部辦公室於2023年5月完工進駐,也成功榮獲LEED與WELL白金級認證。雖然成功達標,但中間過程卻歷經許多曲折,點滴累積的深厚實戰經驗,也成為兩人成長的寶貴經歷!
從「整合性規劃」出發,打造符合永續設計的起點
「我們從一開始規劃就很永續!」
因為LEED認證的第一個指標是整合性設計,宗旨是在專案的最前期了解所有的需求,因此甄育與孝嫻第一步便從蒐集相關利害關係人,也就是員工的意見著手,對公司同事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大家喜歡舊辦公室什麼特色,又對新辦公室有什麼期待。甄育表示,員工的親身參與能讓辦公室真正成為「我們的家」,因此包括像是地點的選擇、交通便利性、工作氛圍與設施需求等,都在一開始開放讓大家提意見與參與,而這樣的做法不僅能確保設計方向與實際需求相符,也體現了永續設計的核心——整合性規劃。
設計與施工的挑戰之旅
甄育表示,空間規劃的過程相對順利,但在施工階段,許多挑戰卻接踵而至。我們的設計初衷是要達到特定的永續標章認證,但因為沒有太多室內設計的實務經驗,許多眉角便在施工時浮現出問題,這次也很幸運能跟著師傅一起學習,了解到許多施工的解法。例如獨立小木屋的辦公空間,設計時並未仔細思考高度的問題,木工師傅現場憑經驗就當場重新畫圖調整。此外,公司的大會議室雖因場地限制而改為活動隔間,但圖面的軌道角度問題卻讓統包師傅苦惱超久,最後也由鐵工師父想到方法解決。
材料挑選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身為永續設計顧問,選材上當然要以永續建材為主,然而,除了要滿足設計美感的要求之外,還需要符合環保認證,這使得材料的選擇成為一個複雜且充滿挑戰的過程。以使用於牆面和立面的竹木板為例,因為希望能使用生長週期短且水資源需求低的竹木面材,但所尋找的產品本身並未申請環保標章,最後靈機一動,想到將產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並不含甲醛,因此最後仍選擇採用。至於辦公室幾張主要的桌子則來自於新竹湖口的一家木工廠-Rewood,Rewood致力於地方創生和森林循環,使用的木材源自台灣森林疏伐的循環實木,用於製作家具和木炭.此外,Rewood並提供學習的機會,讓對木工感興趣的人可以來學習,並且回饋銷售一半的收入予學員。最後易境辦公室使用了Rewood回收的木材製作了大會議室的桌子、吧檯,以及執行長辦公室的桌子。值得一提的是,執行長辦公室的桌腳還巧妙地利用了回收的棒球器材,而桌面中間甚至嵌入了一塊舊門牌,賦予了家具獨特的故事性。
此外,在材料選擇過程中,另一項挑戰在於找尋符合特定需求的材料。像是小木屋的高度已達到隔間標準,必須滿足法規上的防火要求,就需要尋找既環保又有效的防火漆;然而,這個過程並不順利。環保型防火漆在實際施工時存在黏合度不佳的問題,讓師傅們處理起來較為麻煩。而團隊也儘量選擇可以使用釘子進行固定的方式,讓施工過程更為環保。此外,也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便是市面上的防鏽漆不僅有毒性高的缺點,更缺乏透明款式,最終,團隊選擇以噴漆作為替代方案。
除了健康選材之外,為了照顧使用者工作上的舒適度,除了配置升降辦公桌和人體工學椅,易境永續辦公室也貫徹親生命的設計,將專注與休憩空間的面積比例設定為3:2,並用地毯創造出卵石小徑、綠地、水塘和落葉意象,以及運用植栽層次錯落的分佈,再加上鞦韆躺椅與休憩區等,讓同事能在舒適的空間中專注工作,又能隨時討論自由交流,工作累了也能暫時放空一下。
孝嫻表示,因為要兼具美感與功能性且符合環保標準,材料選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此次在尋找過程中,也仰賴許多同事協力,透過各種人脈與市場調查,最終也成功找到符合需求的建材,不僅做到環保上的堅持,也讓易境辦公室成為永續理念的最佳展示場。
學習與成長
至於整個設計規劃與執行過程,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甄育與孝嫻回憶道,因為當時有租借臨時辦公室到期的問題,加上施工遇上過年,除了時程上相當緊湊之外,整個專案最辛苦的部分便是整合LEED和WELL標章。由於認證有許多規範需要花時間去核對,再轉化成設計,而轉化的部分得自己去思考如何同時符合兩個認證在實際上的需求,因此花費許多時間進行規劃。而經歷過此次專案之後,兩人也表示的確在個人成長上經歷許多經驗。雖然過程中有很多辛苦的經歷,但也是個很有趣的寶貴經驗。
訪問最後,甄育與孝嫻也特別感謝所有參與此次專案的同事們,感謝團隊成員在每一個細節上的努力與付出,以及感謝公司給予充分的信任與資源,也感謝所有支持永續理念的合作廠商協助。這次的經驗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當一個團隊擁有共同的願景,並願意為之努力時,任何困難都能被克服。
謝謝您的聯繫
我們將會儘快回覆您
Thank you for contacting us.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