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境主辦的「2021 WELL健康建築春季論壇」於2021年1月19日在華南銀行國際會議大樓舉行,我們邀請了國際WELL建築研究院IWBI亞洲區副總裁張為舜先生與IKEA商務部創新部企業客戶經理錢泓杉先生擔任講者、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陳芳毓女士擔任論壇主持人,講者陣容堅強,活動現場來賓雲集,場面熱絡。
論壇在IWBI亞洲區副總裁張為舜先生的演講中揭開序幕,張副總裁表示IWBI正在引導全球推動一場透過「改革建築及社區來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運動,這場運動的核心精神便是推廣「以人為本的WELL健康建築」(people first places),強調WELL不只為建築設計帶來全新變革而且更促進人體健康,更與2030聯合國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呼應,因此WELL作為指導健康建築的標準,可望為全球所有建築採用;除此之外,WELL也符合投資人普遍關注的ESG(Environment, Societal, and Governance)面向,即「人的健康」與「地球的環境保護」,說明WELL正式成為ESG的重要指標之一。
此外,以人為本的WELL設計,在2020疫情肆虐全球之際也與時俱進,推出後疫情時代專門有效管理設施與營運的「WELL 健康 – 安全評價準則」(WELL HEALTH-SAFETY RATING, WELL HSR),共有「清潔與衛生規章」、「應急準備計畫」、「健康服務資源」、「空氣和水質管理」、「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和溝通」、「創新」五個領域及『創新』加分領域,可幫建築物檢視防疫功效,舉凡許多如大型體育場館「紐約洋基體育場」、國際酒店管理集團Ambridge旗下一百多個品牌酒店、或是辦公用的商業空間「紐約帝國大廈」、「日本人壽大廈」等皆獲得WELL HSR評價,可見HSR效能將會是未來辦公建築及各類其它建築健康安全運營管理的有效指引。此外,「WELL組合資產晉級計畫」(WELL Portfolio)能協助企業有效掌握建築的健康狀況,代表該組織緊抓世界領先趨勢,更能開創未來業務,這不但是一種國際趨勢,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圖片說明:IWBI亞洲區副總裁張為舜先生主題演講
WELL的國際趨勢銳不可擋,在台灣市場的詢問度也逐漸提升。易境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何宗翰先生指出自2014年創立易境以來,在台灣市場推廣WELL成績斐然,輔導完成台灣第一個WELL金級認證、台灣第一個WELL白金級認證以及台灣第一個WELL v2版本認證的案件。
然而,台灣其實也有自己的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何以一定要導入WELL標準? 何執行長以商辦密集的「信義區」為例,其空氣品質報告顯示,大多時候信義區的空氣品質符合台灣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僅有少許時刻會超標;然而,若採用WELL標準,就會有許多時刻超標,這是因為WELL對空氣質量的要求綜合了多元化國際水準、並對空氣質量的指數有更全面的衡量,才能讓室內的健康狀況達到真正的水準。
「健康無價」,是何執行長演講最後所強調的,相信在後疫情時代,大家除了更重視健康,也會更重視建築設計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圖片說明:易境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何宗翰先生主題演講
因為健康無價,所以“Stay at home”可說是抗疫時期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然而基於WELL是「預防醫學」的概念,本活動的精神就是希望提倡即使沒有疫情也要能在家住得健康。因此,IKEA商務創新部企業客戶經理錢泓杉先生便以「後疫情時代的設計趨勢」為題,分享IKEA如何在家就能實踐”Health For All”的精神。舉例而言,IKEA的「空氣淨化窗簾」與「省水閥」讓一般消費者在家就能響應WELL設計,而「企業員工餐廳區域規劃」的理念符合WELL強調用餐區應該與辦公區分開以避免消化不良的設計;辦公室的升降桌更是WELL中的重點項目,提醒員工避免長時間久坐…以上種種皆顯示「健康」設計不僅是後疫情時代眾多產業的普遍設計理念,更是一項公認的普世價值。
圖片說明:IKEA商務創新部企業客戶經理錢泓杉先生主題演講
「我們離住得健康還有多遠?」是下半場論壇的主題,由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陳芳毓女士領軍,與多位講者一同探討健康建築的議題,首發問題即是向張副總裁詢問「這次的疫情,對建築設計、甚至城市規劃,造成了什麼影響?」張副總裁表示,傳統的建築已無法抵抗病毒的散播源,對於建築如何在空氣、水質等方面的改善、或是建築該有什麼全面性的應變設計(不只是侷限於疫情關係)…等,應該在一開始就要進行設計,否則事後就很難導入;他更進一步建議政府「健保費不應該只是給生病的人用,而是能設計給健康的人使用,因為全民健康的話,國家生產力才會提升」,以體現WELL是種「預防醫學」的概念。
圖片說明: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陳芳毓女士擔任論壇主持人
IKEA錢經理則是呼應張副總裁的「事前設計論」,意指建築不該只是一種硬體設施,而是要有「人性」的元素。因此,錢經理回應陳總監的「Work From Home的趨勢,如何影響了人們的家居設計」一題時表示,過去大家認為家只是個睡覺的地方,現在為了因應「在家遠距上班」(Work From Home)的趨勢,IKEA致力於為消費者的家添加更多「軟性」的布置,例如園藝或其他親生命的設計、或是讓上班族在家視訊會議時也有看起來專業的背景…等,表示疫情過後社會對家「重新定義了」。
然而,「在家遠距上班」畢竟是個短期應對方式,因此陳總監問道「防疫建築的觀念似乎緩不濟急,在辦公室和住宅上是否有什麼立即可行的防疫作法?」易境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何執行長表示「可能無法一下子upgrade(升級),但可以今年先改善空氣、明年再改善水質、後年再改善空間設計…等,讓企業資產能逐年往上提升。」他認為,一般大眾感到「緩不濟急」其實還有個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家對WELL的認知還不夠,例如大眾對『光』的照度不見得都有分區調整亮度以符合人體生理時鐘需求,就可看出其實WELL在推動上並非一夕之間可達成。」
儘管WELL設計符合防疫精神,但大多住宅屬於毛胚屋,「住戶後續如何裝潢,建商無法干涉,這對WELL的落實是否有影響?」對於陳總監的直球問題,易境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環境設計顧問王筠雅女士表示「以建商角度來講可控範圍還是很多的,例如毛胚屋若沒留(冷氣等設備)開口,那後續要再透過建築設計改善住戶健康就很困難。」另一方面,王顧問也強調,建築設計不該只是室內空間的改良,以WELL的角度來說,「如何創造戶外空間以促進人們交流也是同等重要的事。」可見,WELL對使用者的身心靈照顧層面相當廣泛。
最後,開放來賓發問時,其中CBRE的問題令現場來賓最有共鳴:「我們CBRE是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s)的服務供應商,但我們想了解若換成我們在產業界去推WELL,是否會遇到甚麼困難?」張副總裁強調重點是
「你要怎麼解釋為什麼要做WELL這件事? 以及做了WELL對大家有甚麼『健康價值』? 」
他接著說「就像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原來『聲環境』的改善能有助於消耗體力,所以我坐飛機時都會戴抗噪耳機,這在WELL裡面其實就有提到這個概念,但大家並不熟悉這個概念所帶來的健康價值,身為推廣者,我們有義務要把WELL的健康價值傳遞出去。」
圖片說明:CBRE來賓提問
講者與來賓現場互動熱絡,提問不斷,「2021 WELL健康建築春季論壇:WELL For All, Health For All」在一片此起彼落的討論聲中劃下完美句點。易境希望透過這場論壇,為台灣的健康建築市場盡一分心力,讓WELL的觀念深植在更多人的心中。
謝謝您的聯繫
我們將會儘快回覆您
Thank you for contacting us.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