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結束的2022年並不是一個能讓全人類重新感到希望的年份。正當全球正逐漸從新冠肺炎的疫情恢復到原本生活時,二月底爆發的烏俄戰爭再次徹底衝擊歐洲政經局勢,而這股風暴幾乎影響了全世界:斷絕俄羅斯的天然氣供給導致的能源短缺、烏俄兩國因戰火影響產生的糧食缺乏、隨即引發的通貨膨脹以及近年來持續不斷的極端氣候現象等等,這些因素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讓原本在疫情趨緩後可望復甦的經濟情勢再度陷入停滯。
在此同時,我們面對的氣候挑戰依舊險峻,截至2022年底,本世紀升溫已經來到攝氏1.2度,距離期望的1.5度升溫差距越來越小,甚至要維持在2度內也都十分困難,如我們所知,氣候變遷幾乎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氣候暖化起源於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來自於對動力技術的突破,才有了後續的科技、資訊大躍進和現今世界的經濟模式。放棄現有的一切,回到工業革命前的生活狀態也不切實際,那我們該怎麼從中取得平衡?以建築相關行業來說,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6%和全球能源使用量的37%,降低建築物的碳排已經迫在眉睫,不妨從建築物減碳開始,通過建設綠建築可以減少建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綠建築是一個統稱,指的是建築物在其生命週期,從選址、設計、施工、營運、維護、裝修到拆除,採取對環境友善、注重永續性的建築物。全球有許多國家發展出了各自的綠建築系統,一般都會注重對環境影響的部份,例如:
基地生態
在建築物建造的過程中,不免會對基地周遭的原生態有所破壞,因此需要特別規劃來降低這些衝擊。包括做好保水、保護土壤,在選址時選擇對生態影響掉低的場域,規劃較為沒有光害的營運方式,都是常見的做法,另外要防止施工污染,妥善維護生態環境。植栽和綠化則有助於減緩氣候暖化,也是常見的方式。
材料與廢棄物
建築物在建造和拆除時使用的各種材料數量十分龐大,如果沒有妥善的規劃,對環境的傷害可想而知。綠建築一般會提倡使用環保、可回收、易分解的建材,除了需要對環境友善外,還須具備對人體無毒、低揮發,也同時兼顧到建物內人員的健康,也有要求廢棄物減量和提高回收比例。
水資源
水資源含括建築物內外的用水與節水、保水。建築物外部的基地保水系統和雨水回收、再利用(例如澆灌、沖廁),能夠減緩對基地周圍的生態衝擊,並減少用水量。室內也可以透過各種節水器材來降低生活用水量。在對使用者倡導節水觀念的同時,配合在設備上使用省水器具會有加成效果。除了節水以外,對施工和營運時污水的處理也是關鍵,需要避免造成人員和環境的危害。
節能
節能是直接對應到能源短缺和降低碳排,因此成為絕大多數綠建築都重視的議題。一般來說建築物最大的能耗來自照明和空調,如何降低這兩項用電量成為關鍵。包括在設計上讓自然採光、自然通風的區域多一些,妥善規劃照明和空調設備的位置、功率、使用方式等,都有助於用電量下降。除了實際節能之外,也可以透過綠電生產(舉例而言,最常聽見的是裝設太陽能板)、購買再生能源憑證,用更乾淨的能源來減少碳排。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個主要面項之外,還有許多方式可以來實踐對環境更加友善的目標,因此各國會制定各自的綠建築認證制度來規範,讓各種做法可以收斂和聚焦,而在其中歷史最悠久和最具公信力的,是美國綠建築認證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由全名可知,LEED格外重視節能與環境影響,並希望建築物從設計階段開始規劃,一開始就做正確的事,例如在新建築物認證「能源與大氣」的項目中,便要求建築物在設計階段必須做能源模擬,其標準設節能定與美國冷凍空調協會的標準相比對,而常見在認證中需要達到的規範有:裝設分電錶管控建築物用電效率、制定照明和空調規格以達到降低能耗的要求、設置有感應器可自動偵測室內環境人員狀況,並依此調節使用方式的燈具與空調等,藉此來將節能量最大化。LEED在台灣也已被引進超過十年,包括台電大樓、華碩企業總部大樓、利邦辦公室、貝爾威勒桃園辦公室等都是通過認證的指標性案件。
現今的環境下,氣候變遷和能源短缺的挑戰無可避免。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解法來改善目前處境。在各類永續行動中,透過綠建築來降低建築物碳排,對全球暖化會頗為積極且務實的做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能以更友善的方式對待環境。
謝謝您的聯繫
我們將會儘快回覆您
Thank you for contacting us.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