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價值共榮:如何實現企業永續經營

近年來,極端氣候愈趨頻繁且嚴峻,對全球經濟、社會和環境帶來嚴重影響,人們暴露在高溫、高濕度、空氣污染和水患等環境中的風險增加,進而導致健康問題,科學界也不斷發出警訊提醒著我們目前所經歷的極端氣候事件,可能還只是未來的最佳情況。

人類不得不開始思考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面對未來?

永續

Sustainability

將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方面緊密結合的概念,強調在滿足現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使人類可以長期繁榮。

全球永續意識

為避免全球氣候系統受到嚴重人為干擾,使生態系統能夠自然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經濟持續發展,聯合國採取了下述的重大行動: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聯合國於1992年5月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並於1994年3月正式生效。

京都議定書

1997年COP3訂定的《京都議定書》使用top-down方式,並未在阻止全球暖化上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巴黎氣候協定

2015年COP21訂定的《巴黎氣候協定》中,改以bottom-up方式讓會員國繳交NDC;提出建立全球碳交易市場;在本世紀末時全球平均氣溫升幅,相較於工業革命前,控制在遠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之內等內容,在減緩氣候變遷議題上訂定了明確的目標。

格拉斯哥氣候協定

2021年在格拉斯哥舉辦的COP 26,協定與工業化時代前的氣溫相比,至本世紀末的全球氣溫增幅應低於攝氏1.5度,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各國須在2022年底檢討是否能符合2030年的階段性碳排目標,即全球碳排減少45%;並確定執行《巴黎氣候協定》中的第六條碳交易市場。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GFANZ)也在COP26成立,其成員合計管理資產超過130兆美元(約占全球金融資產40%),承諾未來30年提供淨零轉型所需100兆美元資金,透過每年檢視各公司融資計畫排放量,促成2030年減碳50%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COP26的力道之大,加上全球各大經濟體紛紛響應淨零碳目標,儼然讓2021年成為全球的氣候元年。

從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到2021年8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最新的氣候評估研究報告(AR6),指出全球平均溫度已上升了1.1°C(臺灣已上升了1.6°C),以這樣的趨勢預估本世紀將超過2°C。

溫度持續上升的原因

因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一直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目前的升溫程度已造成許多極端氣候所引發的災害,生物多樣性也逐漸受到影響以至於物種消失,最終最大的影響就是人類的生命財產。

聯合國於2015年發佈了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UN SDGs),以2030為期限,清楚定義了什麼是我們想要的未來,不管是國家、城市、企業乃至個人,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且迫切的必須開始行動。台灣身為製造業大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重要角色,也成為這波ESG浪潮的引領者。

photo / SDGs與ESG分類圖,為易境永續整理。

各國政府組織也紛紛設定永續目標與藍圖,並積極推動減碳,一場綠色低碳轉型浪潮正席捲全球。

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歐盟是近年來推動減碳最為積極的地區,在2005年建立全球首個「碳交易機制」後,推出全球首項「碳關稅」計畫——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規範進口到歐盟的商品需負擔減碳成本,預計在2023年起逐步實施、2026年正式施行。

清潔競爭法案

Clean Competition Act,CCA

繼歐盟CBAM提出碳關稅,美國國會也緊接著推動氣候投資法案——《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及碳關稅法案——《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CCA),其中CCA比歐盟CBAM更快上路,最快2024年實施,與CBAM不同的是,以相對碳排放強度作為徵收碳稅的基準,徵收對象不僅適用進口商,也適用美國國內製造商。

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台灣也於 2022 年3月30日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與全球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並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針對推動2050 淨零轉型,政府將提出風電 / 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十二項關鍵戰略」,後續提出個別戰略計畫,以落實淨零轉型之長期願景目標。

同時建立碳定價機制,分階段徵收、先大後小,預計2024年起開徵碳費,此法正交由立法院審議中。

photo / 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為易境永續整理。

企業永續第一步:ESG 企業永續經營

企業社會責任(CSR)是強調企業應該對各種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顧客、投資者、社區和環境)負起責任,並積極參與社會和環境改善,如慈善捐贈、社區參與、環境保護、勞工權益和道德經營等,而 ESG 則是將企業社會責任內化,透過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面向,具象化的呈現CSR,並透過辨識重要風險議題達到避免或降低可能風險,甚至,將這些風險轉化為機會,為企業創造新的商機,實現積極的成長和永續經營。

近年來,ESG 的重要性需求迅速攀升,投資者深刻認識到企業在缺乏全面的永續發展的情況下,健全穩定的經濟成長將受到限制,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平衡成為關鍵,必須實現三方共贏。以致力於評估全球房地產的 ESG 績效的 GRESB 全球房地產永續基準指標  來說,GRESB 為資本市場提供標準化和經驗證的 ESG 數據資料,使投資者可清晰了解各企業在永續發展方面的投入和成就,目前約有 170 間投資機構用來監控投資績效和作為決策。

ESG與投資

ESG在2004年首次出現在聯合國與IFC所出版的”Who Cares Wins”報告中,內容是針對如何將ESG的價值融合到金融市場的研究、分析與投資提出一系列的建議與指南;在2006年時,聯合國更創立了責任投資原則(PRI, Principle 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強化ESG是投資決策相當重要的參考因素。

近年來,因食安問題、工程偷工減料、原物料開採對環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高碳排產業與氣候變化的關聯性與人權的議題,更彰顯了ESG應融入至企業營運與城市治理的核心理念,以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SR),並能夠回應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需求之關鍵性。

金管會也在2020年8月底正式啟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為持續深化我國公司治理,提升企業永續發展,並營造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強化我國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並且考量國際投資人及產業鏈日益重視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相關議題,為提醒企業重視ESG相關利害關係議題,並提供投資人決策有用之ESG資訊,參考國際相關準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規範(TCFD)、美國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發布之準則)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資訊。

ESG與健康綠建築

永續設計或綠建築設計對於建築相關產業並不陌生。

在2002年時,英國就建造了第一個碳中和生態村,繼 USGBC 於2000年出版 LEED綠建築評估系統後,各國也都陸續推出當地的綠建築評估系統。然而,全球建築部門的碳排放量(CO2)仍佔全球總碳排放量之40%,且每年的新建築樓地板面積都不斷在增加中,包括工廠與數據中心,而既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一直不斷地在下降。因此,建築產業的減碳議題為當務之急,對於2050年能否達到全球共識 – 淨零排放(Net Zero)相當關鍵的一環。再者,人類有超過80%的時間待在各式建築物裡,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具健康與防疫能力的建築空間更是目前最被重視的議題。最後,由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害,例如:乾旱、暴雨、野火與熱浪等,對某些特定族群造成更加脆弱化(Vulnerability)。

因此,我們必須透過有整合治理能力與遠見的企業、組織與政府一起創造一個更永續、更有韌性的環境,保障社會的運作與經濟的正向發展,並真正的將ESG落實到產業的生態中。

易境 ESG 顧問服務立基在真誠的商業道德與多元管理的商業模式上,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需求提供最適切與據脈絡性的建議與指引,透過互動與溝通,快速正確理解客戶需求,建構出客製化的長期ESG戰略與可行的執行計畫,涵蓋減碳路徑規劃、不動產永續目標訂定與政策指引及全生命週期之管理方針,成為客戶通往永續發展的最佳戰略合作夥伴。

了解更多請洽

易境台灣總部 ESG 聯絡人
杜莉 Dolly Tu

✉  dolly.tu@greenjump.com.tw

☎  02-23110135 #502

>>更多關於 ESG 策略整合服務

更多文章

作者: 公關部 易境 2025 Jan 24
易境總部辦公室榮獲「華人金創獎」特別議題類金獎—兩位設計師的辦公室永續規劃之旅
LEED AP 專家養成訓練班:打造永續未來的綠色建築
作者: 公關部 易境 2024 Sep 26
LEED AP 專家養成訓練班, 打造永續未來的綠色建築! 成為綠色建築專家,為您的企業創造永續價值! 想成為綠色建築的領航者?參加我們的 LEED AP 認證課程,快速掌握國際綠建築標準,提升您的專業競爭力!
An aerial view of a factory with smoke coming out of it.
作者: 公關部 易境 2024 Apr 22
減碳挑戰已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而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對於未來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對於減排目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反映了對於氣候變化的日益關注。 隨著環境部預計在2025年實施碳費徵收制度,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來應對碳排放。企業將面臨整條價值鏈各個層面的巨大轉變。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進行減碳投資。同時,企業還需要與供應商合作,共同尋找在財務上具有效益且可實現去碳化的解決方案。這種合作將需要企業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共同探索創新的技術和策略,以實現永續發展目標。這將對排碳大戶,如鋼鐵、石化、水泥業等產業帶來直接影響。為了應對這一挑戰, 企業可選擇採取環境部指定項目或符合SBTi要求的方式自主減碳,以爭取優惠的碳費費率 。
Show More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Mar 17
DAKIN Life & Air 季刊專訪 正確了解碳權 為企業與環境找尋永續之道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Mar 7
建築與營建產業的碳排放佔全球總碳排放近四成,但大多數既有建築的碳排放並不來自建設階段,這使得針對既有建築的節能政策,成為各國政府在達成碳中和目標過程中的重要施政項目。
兩個穿著西裝的男人站在一起,豎起大拇指。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Feb 13
打造永續地標:「CAAM承德168」專案的成功之道 ­– 專訪易境永續設計顧問執行長何宗翰
Show More
Shar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