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於 2022 年 11 月 6 至 18 日在埃及沿海城市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舉行,將進行為期13天的議程。今年除了能源與政治危機,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熱浪、乾旱、森林大火、暴雨、水患、暴雪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與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肆虐全球,氣候危機已然是現在進行式,很多研究證據顯示全球減碳離達成氣候目標和升溫不超過1.5°C遠遠不足,因此COP27會議主題為 #TogetherForImplementation,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團結一致,仰賴每個人的努力,趕上全球升溫的可怕速度。
Loss & Damage 氣候損失與損害
極端氣候造成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然而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到全球的 1% ,但因為同生存在一個地球上,共同承擔了沉重的代價。今年COP27會前,「非洲氣候大會」率先吹起號角,盤點近50個國家地區的環保首長與環團之立場,將「提供發展中國家氣候調適的資金」列為優先事項,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已開發國家相應的能力在氣候災難中保護自己以及從災後適應與恢復,因此飽受嚴峻氣候危機所苦的發展中國家期望能透過COP達成共識與解決方案。
首度進入議程的氣候損失與損害,在今年COP27確定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為氣候災害前線的氣候脆弱國家提供金援,從自然災害中恢復,然而人力、制度、費用等等相關細節都被推延至明年COP28再做後續討論,目前尚未可知誰可以拿到以及何時能拿到這筆氣候損失和損害費用。
Mitigation 減緩氣候變化
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排放量和降低目前二氧化碳(CO2)的濃度,COP26 時曾呼籲所有國家,在 2022 年重新審視並加強減排目標,然而各國繳交「國家自定貢獻」(NDC),訂出2030年減碳目標,統計後卻發現就算各國順利達標,也將導致全球升溫2.4°C,不符合巴黎協定設下的1.5°C目標,故期盼 COP27 能促使各國履行承諾,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內,並努力維持在1.5度內。
然而根據目前地球升溫已經達到1.2度,要在2030年之前實現1.5度的希望都僅僅只有50%的可能,雖說各國堅持地球均溫不能高於工業革命前的均溫1.5°C,但 COP27協議的減碳文本不直言逐步汰除燃煤,甚至決議在最後一刻加入了一條促進「低碳排能源」發展,該條款既可以涵蓋太陽能、風能、綠氫、核能,也可以指有碳捕捉的煤電,或是天然氣(碳排較煤炭和石油低),降低協議強度。減碳計畫刻不容緩,惟期望這只是因應目前能源危機又需思量分階段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的應變之計。
Integrity Matters 聯合國第一份反漂綠報告
「地球現在承受不起任何藉口拖延降低碳排與虛假的漂綠行為。」
—— 加拿大前氣候部長 Catherine McKenna
11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在COP27上公佈了聯合國第一份反漂綠報告,實踐去年COP26的承諾——對漂綠畫出紅線。
越來越多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承諾實現淨零碳排無疑有助於正向發展,然而眾多標準和準則具有不同的嚴格程度,也難以確保沒有漏洞,因此聯合國專家們針對企業、金融機構、城市、區域等「非國家行動者」提出淨零承諾標準的十點建議,期望能做出可靠具體的淨零承諾,實現淨零排放。
據國際能源總署2021年數據,台灣每人平均年排碳10.77噸,是世界第19名,在極端氣候與供應鏈要求等壓力下,台灣必須加速淨零轉型的步調,持續關注國際協定,參考各國減碳目標、轉型路徑,跟上國際間淨零排放的趨勢,才能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害。